秘魯南海岸印加城市坦博·維耶霍的挖掘工作發現了大羊駝的天然木乃伊這些都是儀式上的祭品,被作為祭品留下。這一發現確立了印加人在阿卡裏穀建立的新定居點坦博·維埃霍(Tambo Viejo)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宗教活動場所,是印加人在新征服地區作為文化立足點而建立的行政中心。
印加人崇拜各種各樣的神神殿,與各種現象(雷、雨)、天文(太陽、月亮)、地球、地形特征(河流、洞穴)以及他們的祖先有關。所有的神和祖先都接受祭祀和儀式獻祭是非常頻繁的。最常見的祭品是美洲駝和豚鼠。
大羊駝對印加經濟非常重要,從它們的羊毛到糞便,再到它們在翻山越嶺時的耐力和敏捷性。庫斯科的皇帝經常帶著他的白色美洲駝四處走動,印加帝國的國家牧群據報道有數百萬。
他們需要大量的供給來滿足獻祭的需求。西班牙編年史描述了大規模的獻祭,數以百計的大羊駝被殺死,它們的肉在一場社區盛宴上被吃掉。在播種的時候,在收獲的時候,他們被獻祭,以使下雨,讓雨停止,以紀念祖先。當事情變得非常糟糕,大血被認為是安撫神靈的必要條件時,成千上萬的大羊駝被獻祭。有大量動物祭祀的考古證據,包括在坦博·維埃霍。
2018年的挖掘工作集中在坦博·維埃霍北端的兩座建築上。在小房子的中央發現了一隻棕色美洲駝。這是一場單一的葬禮。大一點的那棟樓裏有四隻美洲駝(一隻棕色,三隻白色)埋在房間中央。所有人都被埋在地板下,頭朝東。這些羊駝都很年輕,從新生兒到亞成體。
單獨埋葬的棕色美洲駝沒有頭,它可能被移動過。在這個區域的表麵可以看到小駱駝的骨頭,所以這棟建築可能被掠奪者洗劫過。第二座建築裏也有更多的骨頭,所以這是一個比木乃伊更大的祭品。
大羊駝被裝飾上長長的駱駝纖維繩。這些纖維被染成紅色、綠色、黃色和紫色,每一種顏色的纖維都像流蘇一樣被綁在大羊駝的耳朵上。這些大羊駝的脖子上還戴著顏色一致的項鏈。最長的繩子(在一隻白色美洲駝身上發現的)有14英寸長;最短的(在棕色的單葬上發現的)是3英寸。白色的大羊駝也被畫上了顏色:頭頂上有一個紅點,眼睛和鼻子之間有紅線。陪葬的有裝飾過的豚鼠、熱帶鳥類的羽毛,以及玉米和黑利馬豆等食物。
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是如何被殺害的。在其他地點發現的獻祭羊駝遺骸顯示出喉嚨或橫膈膜被鋒利的切割以取出心髒的跡象,以及頭部受到致命打擊的跡象。坦博·維霍羊駝的腿是彎著的,被捆起來的,所以它們有可能是被活埋的。
通過對埋在地下的木炭樣本進行放射性碳分析,發現這些羊駝的年代在1432年至1459年之間。如果時間是準確的,這意味著印加人在1476年之前幾十年就占領了阿卡裏穀,而此前人們認為這一年印加人征服了該地區。
隨著印卡人從庫斯科中心地帶向外擴張,他們與文化和語言多樣化的群體進行了互動,這些群體的最終吞並產生了偉大的文化融合,這是印卡帝國的特征(莫裏斯和湯普森1985:24)。印卡人試圖了解被帶入其帝國的土地和民族的經濟潛力,並與新征服的臣民建立相互關係。
印卡人的存在可能擾亂了現存的社會文化條件,印卡人試圖通過與當地人交朋友,向被征服的民族提供禮物和食物,同時也承認當地的華卡斯和神,來使這種社會文化條件正常化。印卡人認為,不可能隻得到某樣東西而不付出某樣東西;這意味著吞並人民及其土地需要進行交換,以使原本不正常的局勢正常化。和平兼並的群體,例如Acari山穀的居民,尤其如此。印卡人對當地神靈的承認是保證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持久關係的必要步驟。[…]
目前尚不清楚坦博·維埃霍古城所在的土地是否有任何早期的宗教意義。然而,很明顯,印卡人要麼加強了它的宗教內涵,要麼把這個地點變成了一個在儀式上很重要的地方。來自坦博·維耶霍的證據表明,在各省舉行的印卡儀式旨在投射和放大印卡意識形態和宗教的重要性,表現為向維拉科查獻祭棕色羊駝,向太陽獻祭白色羊駝。因此,在坦博·維耶霍舉行的這種儀式是印卡帝國意識形態的縮影。羊駝和豚鼠祭品是現場舉行儀式慶祝的物質表現形式。最終,所有這些儀式行為使印卡人在阿卡裏山穀的存在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