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滕貝格修道院的珍寶在200年後重聚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早期哥特式的阿爾滕貝格祭壇(Altenberg Altar),這是一個可折疊的高祭壇,上麵有一個神龕櫃,中間的壁龕上有聖母與聖嬰(Madonna and Child)的彩色雕像,每一麵都有畫板。這對翅膀是現存最早的一些德國板繪作品,是Städel永久收藏的一部分,但其餘的都是外借的。其他物品包括曾經保存在祭壇裝飾的神龕櫃裏的聖髑盒、金器、13世紀的祭壇十字架、14世紀早期窗戶上的人物玻璃畫,以及兩幅1330年左右製作的刺繡亞麻祭壇布。
壇上的台子前有一塊大布,是用華美的布做的。德國早期哥特時期的祭壇布都沒有保存下來。
1192年以前的某個時候,巴巴羅薩皇帝授予修道院即權的地位,將其置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直接統治之下,免除了地方領主的附屬國,本質上保證了獨立。地區貴族的女兒們加入了修道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家庭捐贈將一個不起眼的小修道院變成了一個富有和權力的修道院。
其中一個女兒是格特魯德,她是匈牙利的聖伊麗莎白和圖林根州的路易四世的孩子,在格特魯德出生前幾個月去世。在她深愛的丈夫去世後,伊麗莎白一生致力於禁欲主義和慈善事業,以至於她幾乎放棄了世界上她所愛的一切,包括她的孩子。小格特魯德兩歲時被送到奧爾登堡的聖徒身邊。她在21歲時就成為了一名女演員。她的統治一直持續到49年後去世。
當她的女兒獻身於對肉體的虔誠和禁欲時,伊麗莎白已經去世了,24歲時她因發燒而病倒。僅僅五年之後,她就被封為聖徒。格特魯德為修道院收集了她隻有童年記憶的母親的遺物。展出的作品是格特魯德對她聖潔的母親的奉獻。有一幅1270年的掛毯上麵編織著伊麗莎白和路易四世的生活場景它可能在重要場合被掛在祭壇後麵在祭壇裝飾建成之前,一個手臂聖髑盒形狀像一隻手臂,裏麵有一隻手臂,伊麗莎白的銀壺和一枚路易的戒指。
通過宗教改革、皇權衰落和三十年戰爭後王子的崛起,修道院成功地保持了其帝國地位。它以最後休會1803年,拿破侖用教會領土補償萊茵河以西被法國占領的德國王子。阿爾滕貝格、修道院、教堂以及廣大的農田和林地,成為索姆斯-布朗費爾斯親王覬覦已久的私人財產。他們把修道院變成了避暑之所並在城堡中散布藝術作品和宗教物品。祭壇走到布朗費爾斯城堡聖伊麗莎白的手臂聖髑盒到聖伊麗莎白的禮拜堂Sayn宮.
從那裏,它們進入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收藏。Städel博物館在1925年獲得了祭壇的翅膀。法蘭克福、慕尼黑巴耶裏什國家博物館、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地的其他藏品都有奧爾滕伯格的部分藏品。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將如此多的中世紀修道院的元素重新組合起來,使這些物品與它們最初的環境保持某種程度上的相似。
展覽現在正在進行,將持續到2016年9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