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被粗魯地打斷之前所說的……
塞內卡村是1825年由自由工人階級非裔美國人在曼哈頓上城區建立的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社區。介乎第七大道與第八大道之間的w82街至88街一帶(點擊這裏查看大圖地圖上的)當時還是農田,在擁擠的市中心以北6英裏處,那時還沒有公共交通。紐約市地圖直到1840年停在w26街,塞內卡村以南大約4英裏處。
盡管距離市中心很遙遠,但鄉村的位置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為工薪階層的非洲裔美國人提供了新鮮空氣、空間和土地,他們可以在上麵蓋房子,耕種來養家糊口。非洲裔美國人生活在曼哈頓下城臭名昭著的擁擠、肮髒、犯罪猖獗的貧民窟裏,生活條件最差。盡管這是一個強大的動機,但這並不是有經濟能力的黑人購買自己房產的唯一動機。
當安德魯·威廉在1825年9月27日買下前三塊土地,成為塞內卡村時,奴隸製在紐約仍然合法。1799年通過的立法決定,該州的奴隸將在1827年7月4日獲得解放,但當然還有附加條款和附帶條件,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個神奇的日子立即獲得解放,甚至自由的黑人也被剝奪了已經延伸到白人的政治權利。根據1821年的紐約州憲法,隻有擁有250美元財產的非裔美國男性才有選舉權。(他們還必須證明,在進行第一次投票之前,他們已經在該州居住並納稅三年。)安德魯·威廉以125美元買下了約翰和伊麗莎白·懷特黑德的三幅拍品;這使他離選舉權隻有一半之遙。
到1850年,塞內卡村的黑人居民擁有房產的可能性是紐約市其他非裔美國人的39倍。1855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紐約市的黑人人口為1.2萬人。在這12000人中隻有100人有資格投票。其中10人住在塞內卡村。這是紐約市10%的非裔美國選民居住在一個不到300人的村莊裏。
安德魯·威廉並不是唯一一個在1825年9月27日從懷特海德夫婦手中購買的人。非洲衛理公會錫安教堂在第86街附近買了6塊地作為墓地。AME錫安教堂的一位受托人,Epiphany Davis,買了12塊地供自己使用,一個小社區誕生了。從那時起,隨著黑人搬出曼哈頓下城,或從弗吉尼亞、馬裏蘭、康涅狄格和新澤西遷移到城市,這個村莊穩步發展。在接下來的十年裏,白頭夫婦又向非裔美國人出售了至少24件拍品。
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和德國移民加入了塞內卡村社區。到1855年,人口普查和財產記錄顯示,村裏的人口為264人,其中30%是歐洲人,主要是愛爾蘭人。紐約最著名的本地人之一,喬治·華盛頓·普倫基特,坦慕尼廳政治家和快樂墮落的樸素哲學家他“身兼州參議員、眾議員、治安官、縣監督員和市議員等職,並以在一年內擔任過四個公職並同時從其中三個職位領取薪水的記錄而自豪。”1842年,他出生於塞內卡村(Seneca Village)的愛爾蘭移民家庭。
各方都說,這個多元化的社區和平相處。黑人和白人一起崇拜眾天使教會一起埋葬在它的墓地裏。村裏的助產士瑪格麗特·吉爾裏(Margaret Geery)接生過非裔美國嬰兒、愛爾蘭嬰兒和德國嬰兒。
右邊的地圖是由Egbert Viele繪製的,顯示了塞內卡村大約1856年的布局。(為了便於您了解方向,第八大道在頂部,第七大道和接收水庫在底部;82街在左邊,86街在右邊。這張塞內卡村的互動地圖以維埃勒的畫作為基礎,探索奧運村的布局和人口結構。
隨著曼哈頓人口的膨脹——1821年至1855年間人口翻了兩番——以及城市向北擴張,曾經被認為是腹地的農村土地開始感受到壓力。19世紀30年代末,第六大道和w42街附近一個名為約克山(York Hill)的社區(毗鄰今天紐約時裝周著名的布萊恩特公園,穀歌地圖上的黃色點)的居民被政府驅逐,為克羅頓分布水庫建造一個盆地。克羅頓分布水庫占地4英畝,在第一條將淡水從紐約州北部輸送到紐約市的引水渠係統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到了19世紀40年代,這座城市變得非常擁擠,人們去墓地就像布魯克林的Green-Wood野餐和乘坐馬車。諸如《紐約晚報》編輯威廉·卡倫·布萊恩特(上麵提到的布萊恩特公園將以他的名字命名)和景觀設計師安德魯·傑克遜·唐寧等知名人士都認為,紐約市需要一個像巴黎的布洛涅森林或倫敦的海德公園那樣的公園。享有特權的紐約人非常讚同,他們渴望有一個適宜的環境來駕駛馬車,並保持良好的身材。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個想法。無論公園最終建在哪裏,總有人要遭殃,而這些人就會變窮。社會改革家哈爾·根西(Hal Guernsey)說:“有人會假裝這個公園不是一個提高上城區土地價值的計劃,並為時尚生活創造一個輝煌的中心,而不考慮,甚至是忽視,那些花費將落在他們心上和手上的群眾的幸福嗎?”
沒有人願意假裝。支持新公園的報紙將塞內卡村汙蔑為“棚戶區”,居住著“可憐和墮落”的“棚戶區”。事實上,他們擁有自己的財產和房子已經幾十年了,這並沒有什麼不同。一個工人階級的飛地怎麼可能與風景優美的城市伊甸園的前景競爭呢?
1853年,紐約立法機構在第五大道和第八大道之間的59街到106街之間選擇了一塊700英畝的土地,並授權征用這塊土地。他們撥出500萬美元,從目前的所有者手中買下了這塊土地,目前的所有者約1600人,擁有7500塊土地,其中不到300塊位於塞內卡村。財產所有者與法律作鬥爭。兩年來,他們向法院請願,並對判決提出上訴,試圖挽救他們的家園、教堂、學校、墓地和生命。法律贏了。
1856年夏天,市長費爾南多·伍德向塞內卡村的居民發出了最後的通知,並於1857年派警察將他們趕走。據一家報紙報道,對塞內卡村的暴力清除是一場光榮的勝利,“不會被忘記(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有過許多精彩而激動人心的戰鬥。”但警察的大棒捍衛了法律的至高無上。”1857年10月1日,市政府宣布這片土地不再有人居住。住宅被拆除,弗雷德裏克·勞·奧姆斯特德和卡爾弗特·沃克斯開始建造中央公園。
我們不知道埋葬在塞內卡村兩個墓地裏的人發生了什麼。在公園建成之前,沒有遺骸被挖掘和轉移的記錄。我們也不知道被驅逐的塞尼卡人後來怎麼樣了,也不知道他們的後代是否還留在城裏。
中央公園確實是富人的飛地,離市中心太遠,對工人階級來說不方便,即使在19世紀60年代後期城市鐵路係統建立之後,工人階級仍然負擔不起使用這個國家第一個公共公園的費用。所有的音樂會和活動都在周一至周六舉行,因此隻有周日休息的大部分勞動者都無法參加。直到20世紀20年代,第一個遊樂場建成後,中央公園才開始成為工人階級家庭的熱門景點。
隨著公園越來越受歡迎,塞內卡村的命運逐漸消失,以至於直到昨天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當然,有些曆史學家知道它,但他們隻能滿足於文獻研究,偶爾挖個洞來檢查公園下麵的遺址。中央公園由非營利的保護組織保護區不願意讓這片區域被挖掘。
就在八周前,塞內卡村曆史探索研究所經過十年彬彬有禮但始終如一的調查,最終獲得了中央公園保護協會的許可,可以挖掘塞內卡村遺址.他們要求考古學家在每天結束時填上他們挖的洞,並搬走他們的設備,不過,考慮到人們晚上在中央公園的所作所為,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在10名大學實習生的幫助下,該研究所重點研究了兩個主要地點:一個是名叫南希·摩爾(Nancy Moore)的居民的院子,另一個是萬天使聖公會教堂(All Angels’Episcopal Church)的教堂執事威廉·g·威爾遜(William G. Wilson)的家,兩人都是黑人。記錄顯示,威爾遜和他的妻子夏洛特(Charlotte)有八個孩子,住在一棟三層木結構的房子裏。
這些洞有6英尺深,裏麵有石頭地基牆和無數的文物,包括一個似乎是鐵茶壺和一個烤盤(現在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保存)、一個石製啤酒瓶和中國出口瓷器的碎片。[…]
南希·摩爾(Nancy Moore)以前的院子裏有塞內卡村(Seneca Village)的原始土壤,與威爾遜的土地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似乎是在公園建設期間挖出來填平的。因此,在摩爾女士的院子裏,實習生們發現了一些可能被丟棄的物品,包括兩根陶製管子的碎片,以及被屠宰動物的骨頭。
這些文物證明了塞內卡村是一個成熟而穩定的社區,還有很多東西有待發現。挖掘工作將於周五結束,但該研究所有250袋材料需要分析,其中包括土壤樣本,這些樣本將告訴我們當時的環境,以及人們為了食物和娛樂而種植的植物。
研究所將於8月24日在現場舉行開放參觀日,所以如果你在城裏,就去看看。否則,你可以在挖掘的全景圖片上探索塞內卡村項目網站.